藏南现在最大问题实际是当地居民的认同问题!印度从六十年代起,就开始搞移民,想着把自己人迁过去来改变人口结构,这招在别的地方或许管用,可到了藏南就不行了。 藏南现在最核心的问题,说到底是当地居民的认同问题,印度从六十年代就打主意靠移民改人口结构,可这招在藏南根本行不通,因为这片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华夏印记早刻了上千年,门巴族、珞巴族同胞的根始终扎在中国。 藏南自古就是中国的地盘,这不是空话,有实打实的历史凭据。早在十三世纪元朝的时候,中央政府就设了宣政院,专门管西藏和藏南的军政大事,还在藏南设了军政机构,派军队驻守,修了驿站把这儿和北京连起来,先后三次搞人口调查,每家每户的情况都记在官府册子里。到了明朝,朝廷在藏南设了“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”,当地头人都要经中央任命才算数。清朝更不用说,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藏南事务,连边界上的界碑都由驻藏大臣每年检查,《钦定藏内善后章程》里写得明明白白,藏南的涉外事务、官员任免、案件审理都得中央说了算。从松赞干布时期珞巴族、门巴族的祖先就被纳入管辖,这两族同胞用藏文记录事情,跟着藏族同胞过藏历新年,祖祖辈辈都认自己是西藏的一份子。 印度眼红这片土地,1962年后就开始搞“移民实边”,想靠换人口改归属。六十年代首批移民从比哈尔邦迁来,印度政府给补贴、分土地,七十年代补贴翻倍,移民人口一下翻了番。八十年代后更疯狂,阿萨姆邦的人一批批往藏南迁,到2001年藏南人口飙到110万,其中移民就有30到45万,现在总人口据说180万,外来移民占了45%,大多来自北方邦这些地方。印度还在藏南设议会、建警察署,开了近百所中小学,硬教印地语和印度历史,甚至默许“流亡分子”定居,以为这样就能把藏南变成“印度地盘”。 可印度打错了算盘,当地同胞的认同根本改不了。珞巴族现在还有60万同胞住在藏南,他们从老辈那儿就听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,家里摆着转经筒,村里的喇嘛庙香火从没断过,80%的家庭每年最隆重的节日还是藏历新年,吃古突、贴门神,和西藏其他地方一模一样。门巴族也是这样,婚丧嫁娶都按藏族习俗来,老人还会唱藏语的史诗,说自己是“雪域江南的中国人”。2023年印度想拆了藏南的一座千年佛寺,改盖印地语学校,上千当地人事先凑在一起,举着经幡抗议,嘴里喊着“不能毁了祖宗的根”,最后印度只能作罢,这事儿让大家看清,硬推同化根本没用。 更关键的是,印度的移民承诺全是空头支票,当地同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。移民来的印度人占了好地,可门巴族、珞巴族的土地被挤占,印度答应的医院、学校十年都没建好。反观中国这边,近十年给西藏投了超1.2万亿,边境村修了公路、通了水电,林芝的珞巴族同胞靠旅游赚了钱,米林县办黄牡丹文化节,珞巴族的歌舞成了特色项目,村民一年分红好几万。印度2024年才在藏南修通第一条双车道公路,没几个月就塌了,对比之下,当地同胞更清楚谁真能让日子过好。 印度以为人多就能改认同,却忘了藏南的根扎得太深。元朝的驿站遗址、明朝的官印拓片、清朝的界碑残片,还有珞巴族代代相传的藏文经书,都在说这片土地属于中国。现在藏南的孩子还是爱唱“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”,老人讲起解放军当年修路护民的故事就停不下来。印度迁来的移民虽然占了四成多人口,却融不进当地的文化圈,门巴族的婚礼不请他们,珞巴族的节日不让他们掺和,两拨人泾渭分明。 这些年印度的移民计划花了不少钱,却没撼动居民的认同。2025年有视频拍到,藏南的边境村庄里,五星红旗悄悄挂在不少人家的屋檐下,有人接受采访时直说“我是中国人,我的根在西藏”。这就是藏南的实情,历史刻在骨子里,文化连在血脉里,印度想靠移民改人口结构,终究是白费力气。当地同胞的认同,从来不是靠人多堆出来的,而是靠千年的管辖历史、不变的文化传承和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扎下的根,这根没人能拔得动。
藏南现在最大问题实际是当地居民的认同问题!印度从六十年代起,就开始搞移民,想着把
梵西之花
2025-10-28 02:41:13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