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瑜、江启臣用“失踪”投下了“反对票”!10月20日,新主席郑丽文拜会立院,连败选的罗智强都来了,唯独这2个最高负责人不见踪影!他们不装了,这就是公开的“路线切割”! 这场被称作“回娘家”的拜会,本是郑丽文当选国民党新主席后整合党内力量的关键一步,意义重大到傅崐萁提前三天就向全体蓝委发出了“甲级动员令”——要知道“甲级动员令”在国民党内分量极重,之前推动“反废死、反戒严公投”时就用过这招,意味着必须全员到场,容不得半点敷衍。郑丽文还特意选在立法机构质询时段之外的时间,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参加,可最终的场面却格外刺眼。 作为台“立法机构”正副院长,韩国瑜和江启臣是蓝营在立院的最高负责人,这两个位置有多关键?2024年2月两人当选时,都是以54票的支持率胜出,之后更是一起登门拜访前立院负责人王金平请教议事运作,那时的他们深知立院核心角色的分量。可这次拜会,连之前主席选举败选的罗智强都来了,谢龙介等五位蓝委也明确说了是因委员会质询无法到场,唯独正副院长的位置空着,名牌孤零零地放着,从头到尾没人露面,更没给出任何像样的解释。要知道江启臣19日还针对郑丽文当选表过态,韩国瑜更是亲自参加了主席选举投票,不可能不知道这场“甲级动员”的拜会,这种刻意缺席就是最直白的抗议。 根子还是出在路线分歧和派系利益上。郑丽文能以50.15%的得票率当选,靠的是坚定的“深蓝”路线,可韩国瑜和江启臣从一开始就站在她的对立面——主席选举时,韩国瑜第一个公开支持郝龙斌,江启臣也跟着结盟造势,结果郝龙斌以3万多票的差距惨败,两人背后的派系诉求彻底落了空。更关键的是郑丽文上台后的动作,直接戳中了他们的痛处。她刚当选就公布人事布局,让“深蓝”老将李乾龙当秘书长兼副主席,还把朱立伦之前裁掉的黄复兴党部主委季麟连扶上副主席位置,这两人都是坚定的“九二共识”支持者,李乾龙还多次率团访陆喊“两岸一家人”,季麟连更是整合军系票仓支持郑丽文的关键人物,郑丽文这是摆明了要走“坚持九二共识、反对台独”的硬路线。 可韩国瑜和江启臣一直倾向的是模糊路线。江启臣当国民党主席时,就有“去中”的倾向,后来跟着朱立伦的“亲美、友日、和陆”路线走,而韩国瑜虽然没明说,但从他之前当选立院负责人后首日未现身被质疑时,只谈“化解恶意”不提路线就能看出,他更想走中间派的稳妥路子。郑丽文却反其道而行之,不仅公开说“我是中国人”“两岸同属一中”,还放话随时准备访问大陆,甚至拒绝给当选日本首相的高市早苗祝贺,这些都和韩江二人认同的路线背道而驰。尤其是郑丽文把黄复兴系统拉回核心——这个系统曾因朱立伦裁撤而不满,如今郑丽文让季麟连掌权,军系票仓给她的支持率超60%,这等于彻底绕过了韩江主导的立院势力。 还有派系权力的博弈在里面。傅崐萁之所以积极张罗动员,是因为他志在接任江启臣的副院长职位,主动示好郑丽文是顺势而为的政治选择。可韩国瑜和江启臣不一样,他们在立院经营已久,2025年民进党发动“大罢免”时,两人作为正副院首带头硬抗,最终让罢免案全部失败,靠着这份功绩稳住了地位。如今郑丽文要拿立院开刀整合力量,启用的李乾龙又擅长整合地方派系,和王金平关系密切,这明显是要削弱他们在立院的话语权。要是公开反对,怕被骂“破坏党内团结”失民心;可要是出席,就等于承认了郑丽文的路线和权力布局,所以“失踪”成了最安全的抗议方式——既表达了不满,又没落下话柄。 这种用缺席表态的方式,韩国瑜其实早有先例。之前他刚当选立院负责人时,首个工作日未现身就引发过争议,那时他还能发文回应“避免政治口水”,可这次面对“甲级动员”的拜会,却连句解释都没有,态度反差一目了然。江启臣更不用说,作为曾任党主席的人,比谁都清楚党务和立院互动的重要性,却偏偏选择在这种关键场合“消失”,说白了就是不认可郑丽文的领导,更不接受她要走的路线。 郑丽文想靠这场拜会展现团结,结果却暴露了蓝营更深的裂痕。韩国瑜和江启臣用空着的座位告诉所有人,他们不打算跟着新主席的“深蓝”路线走,这已经不是暗地里的较劲,而是摆上台面的“切割”。毕竟路线不同、利益相悖,与其在会上虚与委蛇,不如用缺席来表明立场,这就是国民党内派系博弈最真实的样子。
韩国瑜、江启臣用“失踪”投下了“反对票”!10月20日,新主席郑丽文拜会立院,连
梵西之花
2025-10-28 05:22:37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