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1年,宋美龄想把干女儿谭祥许配给陈诚,谭祥问陈诚是何职务,宋美龄答“军长”,谭祥默许。实际当时陈诚还是师长,接着蒋介石大笔一挥就把陈诚提拔成了军长,硬是用未来的官帽,骗来了干女儿的点头。 那会儿国民党军里的年轻将领中,蒋介石最看重两个人,一个是陈诚,一个是胡宗南,都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嫡系门生。宋美龄琢磨来琢磨去,觉得陈诚虽然个子不高,但打起仗来勇猛,又对蒋介石忠心耿耿,比胡宗南更合适。可当谭祥轻声问起陈诚的职务时,宋美龄却犯了难——当时陈诚实际只是第11师的师长,而谭祥身为前国民政府主席的女儿,又是蒋夫人的干女儿,按规矩配个军长才不算委屈。 略一思索,宋美龄笑着告诉谭祥:“那小伙子现在是军长,年轻有为,前途不可限量。”谭祥听了没多问,轻轻点了点头算是默许,她知道干娘不会骗自己,更相信蒋介石看中的人绝不会差。这边谭祥松了口,宋美龄立刻把情况告诉了蒋介石,蒋介石一听乐了,当即拍板:“这有何难,给他个军长就是。”没过几天,一道命令从南京发到了江西前线,陈诚从第11师师长直接升任第18军军长,硬生生把“未来的官帽”变成了眼前的实职,就为了兑现宋美龄对谭祥的说法。 其实蒋介石早有提拔陈诚的心思,只是缺个合适的由头。陈诚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就跟着蒋介石,龙潭战役里带着一个营硬拼孙传芳的主力,浑身是伤还死守阵地,蒋介石当场夸他“勇冠三军”。到1931年时,陈诚已经把第11师带成了国民党军的王牌,全师装备比其他部队好上一截,战斗力在“围剿”红军的战役里表现得尤为突出。更重要的是,陈诚对蒋介石言听计从,哪怕是何应钦等人多次排挤他,他也始终站在蒋介石这边,这样的得力干将,蒋介石本就想重点培养,谭祥的婚事刚好成了顺水推舟的契机。 不过陈诚想娶谭祥,还有个小麻烦——他在老家青田早就有了原配妻子吴舜莲,是父母包办的婚姻。谭祥是留过洋的新女性,自然不能接受做妾,蒋介石便亲自找陈诚谈话,要求他“快刀斩乱麻”解决婚事。陈诚不敢怠慢,特意在南京秦淮河畔的酒楼摆了一桌好酒菜,请来了大舅子吴子漪。酒过三巡,陈诚叹着气说自己资历浅,总有人在蒋介石面前说闲话,而蒋介石有意把谭延闿的女儿许配给他,就看他能不能解决家里的婚事。吴子漪一听就明白了,妹夫这是要借自己的嘴说服妹妹,加上陈诚承诺离婚后仍让吴舜莲住家里、负责她一生的生活,吴子漪当场就拍了板,第二天就拿来了吴舜莲的离婚协议书。 1932年元旦,陈诚和谭祥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,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到场证婚。这场靠“官帽铺垫”的婚事,成了陈诚仕途的转折点。此前他虽然勇猛,但在国民党军里根基尚浅,可娶了谭祥后,他不仅成了蒋介石的“干女婿”,还借着谭延闿在湘军里的老关系,一下拉拢了大批湖南籍将领。蒋介石更是对他信任有加,第18军在他手里不断扩充,从最初的一个师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师,成了国民党军里最核心的嫡系部队,人称“土木系”——“土”是“十一”的合写,“木”是“十八”的合写,全是陈诚的起家本钱。 反观当时和陈诚齐名的胡宗南,虽然同样受蒋介石器重,却因为没得到这桩婚事的加持,提拔速度慢了不少。胡宗南直到1936年才当上军长,比陈诚晚了整整五年,后来在国民党军里的地位也始终比陈诚差一截。陈诚则一路平步青云,抗战时当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,指挥了武汉会战等关键战役,解放战争时更是成了国民党军的“救火队长”,最后还当了台湾地区的副总统,这一切的起点,都离不开1931年那顶为了婚事特意“凑”出来的军长头衔。 这场婚事里,宋美龄兑现了对谭延闿的临终承诺,给干女儿找了个有前途的丈夫;蒋介石用一顶军长帽拉拢了最得力的干将,巩固了嫡系势力;陈诚则靠着这桩婚姻一跃成为权力核心圈的人。最有意思的是谭祥,后来她看着丈夫步步高升,或许早就知道当年那个“军长”头衔的由来,但这桩带着政治算计的婚姻,却意外地和睦,两人相伴几十年,成了民国政坛上少有的长久夫妻。而蒋介石用官帽换姻缘的这段往事,也成了国民党内部任人唯亲、利益交换的典型写照,被后人津津乐道了几十年。
1931年,宋美龄想把干女儿谭祥许配给陈诚,谭祥问陈诚是何职务,宋美龄答“军长”
梵西之花
2025-10-28 03:40:14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