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曾有老虎,为什么没吃大熊猫?一位65岁的护林员摇摇头说:“80%的人不知道,

梵西之花 2025-10-29 08:25:14

四川曾有老虎,为什么没吃大熊猫?一位65岁的护林员摇摇头说:“80%的人不知道,老虎就算‘饿疯’,都不会吃熊猫......” 明末清初的四川虎患确实吓人,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虎患,前后持续了三十多年。这一切都源于战乱,张献忠、清军、吴三桂等势力在四川轮番厮杀,加上瘟疫横行,让这片“天府之国”的人口锐减,明末万历年间还有六百多万人,到了康熙初年,在籍人口只剩一万六千多户,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万人,相当于十个人里九个人都没了。人口一少,大片农田、城镇都成了无人区,野草长得比屋檐还高,森林覆盖率一下子涨到了80%以上,给华南虎的繁殖提供了绝佳条件,当时整个川渝地区的华南虎总数不下一万只。 老虎多到什么程度?它们不再满足于山里的野物,成群结队下山闯进城镇觅食,爬墙登屋、浮水登船都是常事,专门盯着人咬。康熙二十一年,新任荣昌知县张懋尝带着七个随从赴任,推开县城城门时,里面死寂一片,连个人影都没有。突然几声虎啸,几只猛虎扑了出来,眨眼间五个随从就被撕碎吞噬,张懋尝连滚带爬才逃了一命,而荣昌知县的大堂早就成了老虎的“宴客厅”。南充知县黄梦卜为了恢复生产,第一次招来506名移民,结果228人都葬身虎口,第二次再招74人,又被老虎叼走42人。川北保宁府曾有“群虎千计入城”的记载,虽然数量可能夸张,但虎群集体进城觅食是真的,南充县衙成了虎窟,官办学校都变成了老虎的育幼院,彭遵泗在《蜀碧》里写过,当时成都周边的虎群像军队一样狩猎,一县之人几天内就被老虎吃绝的情况都有。据清初画家刘石溪估算,四川死于虎患的人就有二三十万,这还只是和瘟疫死亡人数算在一起的粗略统计。 可就是这样连人都敢吃的老虎,却几乎不吃大熊猫,就像那位65岁护林员说的,就算饿疯了也不会碰熊猫,这背后藏着实实在在的道理。最关键的一点是,老虎和大熊猫根本见不着面,它们的生活区域几乎不重叠。华南虎是山地林栖动物,喜欢待在低海拔的阔叶林、针叶林混交区,这里有大量野猪、鹿这些它爱吃的猎物,方便它潜伏、追逐。可大熊猫不一样,它是“竹林隐士”,一辈子就扎根在海拔2400到3500米的高海拔竹林里,这里湿润多雾,长满了它赖以为生的竹子。高海拔地区野生动物少,满足不了老虎的食量,而且竹林茂密,老虎体型大,在里面根本跑不开,连捕猎的本事都施展不出来,自然不会往竹林里钻。大熊猫更懒,每天要吃十几个小时竹子,吃完就睡,几乎不出竹林,俩“邻居”连碰面的机会都没有,更谈不上捕食。 就算真遇上了,老虎也不会轻易招惹大熊猫。别被熊猫憨乎乎的样子骗了,它可不是猫,是实打实的熊科动物,成年熊猫体长能到一米九,体重三百斤左右,和华南虎差不多重。熊猫还有个外号叫“食铁兽”,牙齿咬合力极强,啃硬竹子嘎嘣响,连铁器都能咬穿,爪子也锋利得很,一巴掌能把豺狼扇飞好几米。老虎捕猎最讲究性价比,它最爱抓野猪、鹿这些草食动物,抓一只就能饱餐一顿,还不容易受伤。可熊猫皮糙肉厚,抗造得很,从十几米高的树上掉下来都没事,老虎要是想咬它,根本找不到下嘴的地方,熊猫把头往地上一埋就能护住弱点,还能站起来反击,用体重把老虎压伤。野生动物受伤可是大事,没有医生治疗,一旦伤口感染就没法捕猎,最后只能饿死,聪明的老虎不会冒这个险。 而且老虎的食性早就定了,它捕猎前会反复观察,尽量找容易得手的猎物,人类体型相对瘦小,又没有尖牙利爪,在老虎眼里反而比熊猫好对付。当年那么多老虎下山吃人,就是因为人类成了最“易得”的猎物,哪还用得着费力去竹林里招惹熊猫。后来“湖广填四川”,一百多万移民涌入四川,开荒种地、捕杀老虎,老虎慢慢退回深山,虎患才平息下去。反观大熊猫,它们濒危是因为竹林被破坏、栖息地减少,从来不是被老虎吃的,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老虎确实不碰熊猫。说到底,不是老虎不敢吃,是既遇不上,也犯不着,毕竟在大自然里,动物们都懂“不做亏本买卖”的道理。

0 阅读:0
梵西之花

梵西之花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