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霞育儿网

“中国为什么不跟美国谈关税互免?”——这句话最近在外贸圈被反复追问。答案其实就一

“中国为什么不跟美国谈关税互免?”——这句话最近在外贸圈被反复追问。答案其实就一句老话:被同一条蛇咬过两次,再伸手就是傻。 第一次被咬在2018年春天。华盛顿的谈判桌上,双方刚写下“暂停加征新关税、中国多买美国大豆和能源”的联合声明,墨迹还没干,特朗普就在推特上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25%关税,瞄准的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里的高铁、芯片、工业机器人。中国反制清单立刻甩出,大豆、飞机、汽车统统加税。那一年,美国农民的大豆从每吨420美元跌到330美元,中国买家转身去了巴西;美国苹果股价在6月一天蒸发600亿美元,特朗普却连发12条推特继续威胁再加2000亿关税——谈判成果秒变废纸。 第二次被咬在2020年1月。双方好不容易签了“第一阶段协议”,白纸黑字写着中国两年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货,美方则“暂停新增关税”。结果中国对美农产品采购量当年就冲到3000万吨,创纪录;美方却一边收着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,一边把华为、中芯拉进实体清单,连14纳米芯片都不让卖。协议签了,关税没降,技术封锁更严。中国商务部在例行发布会上直接点名:“美方应切实履行承诺,而不是用一纸空文敷衍世界”。 两次教训,让北京彻底看清:特朗普的关税根本不是谈判筹码,而是卡脖子的锁链。2025年4月,特朗普卷土重来,宣布对中国商品再加34%关税,总税率飙到145%;中国4小时内反制,对美货加税125%,同时把稀土出口许可证收紧到按日审批。美国军工巨头雷神急了,F-35的雷达芯片一个月没拿到钕铁硼;特斯拉上海工厂却早把供应链搬到越南和墨西哥,美国消费者为一辆Model 3多掏4000美元关税,还得排队三个月。 更关键的是,中国已经不需要再靠“谈”来稳外贸。2024年,中国对东盟出口首次超过美国,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占比升到47.8%,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把90%货物关税直接归零。芯片被卡?国家大基金三期砸下去,国产28纳米光刻机年底下线;大豆被加税?巴西、阿根廷、俄罗斯的订单排到了2026年。用网友的话说:“当年怕没市场,现在怕没货”。 5月12日,双方把新增关税各降10%,暂停90天,看似缓和,实则彼此心知肚明——美方想再用90天窗口逼中国签城下之盟,中方则用这90天继续把订单转向中东欧和拉美。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一句话点破:“谈,大门敞开;打,奉陪到底。但对话必须平等、尊重、互惠”。 故事讲到这儿,答案已经明了:不是中国不想谈,而是特朗普的关税从来就不是用来谈的。它是一场披着贸易外衣的科技围剿,一次比一次狠。中国吃过亏,也长出了肌肉——从大豆到芯片,从港口到飞机,每一条被卡过的产业链,如今都多了一条不靠美国也能活下去的路。就像一位外贸老板在朋友圈写的:“2018年我怕加税,2025年我怕没货。关税?现在是我挑客户,不是客户挑我。” 评论区聊聊:你觉得90天后,特朗普会再咬一口,还是终于学会不玩蛇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