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,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“历史性一步”?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:这思路实在太奇葩! 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,号称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了“历史性一步”,中方看完只觉得这思路实在太奇葩。这次出风头的美国Molycorp公司子公司,确实在实验室里用“分子识别萃取”技术把镝和铽的纯度做到了99.999%,可懂行的都清楚,这事儿根本经不起细琢磨,从头到尾都透着不接地气的荒唐。 先说说这两种稀土有多重要,镝和铽是高端制造的“命根子”,新能源车电机、风电叶片、核磁共振仪,连F-35战机的永磁零件都离不开它们,全球70%以上的产量都来自中国南方的离子型矿山,从挖矿到提纯的整条链子早被中国牢牢攥在手里。Molycorp这公司其实早有“黑历史”,早年在加州芒廷帕斯搞稀土矿,1996年就因为污水管道破裂,把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漏进了沙漠和湖泊,环保罚款罚到喘不过气,后来又拼不过中国的成本优势,2015年干脆申请破产了,现在靠子公司拿实验室成果撑场面,实在没什么说服力。 最可笑的是它那所谓的“新技术”,说白了就是用特制的化学分子当“镊子”,把镝和铽从混合稀土里挑出来,纯度是高了点,但耗溶剂、费能源,根本没法大规模生产。中国早就用“串级萃取”技术解决了问题,就像用一套高效的“多层筛子”,层层过滤就能把稀土元素分离开,纯度能稳定在99.99%,完全满足所有工业需求,关键是成本比美国的技术低五倍还多。美国这操作就像放着能批量生产的机器不用,非要用镊子一颗一颗夹豆子,就算夹得再干净,能填饱肚子吗? 再看产能差距更是悬殊,全球氧化镝年产量大概1.5万吨,中国占了80%到90%,而这家美企每周顶多产出两公斤,一年算下来还不到一吨,产值也就400多美元,连工人工资都不够付。对比中国赣州的稀土工厂,一条生产线一天的产量就顶它好几年,这种实验室里的“小打小闹”,跟中国上万吨的年产量比,简直是拿着手摇发电机去核电站门口显摆。更讽刺的是,Molycorp重启的芒廷帕斯矿就算挖得出稀土原矿,也得运到中国来加工,因为美国本土的稀土分离产能连全球的1%都不到,根本没有能干活的工厂。 稀土产业拼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纯度数字,而是全产业链的综合实力,这恰恰是美国的致命短板。中国从内蒙古白云鄂博的轻稀土矿,到江西赣州的重稀土矿,再到广东的稀土合金加工厂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,28天就能完成从矿石到成品的全流程。白云鄂博矿还是稀土、铁矿、铌矿共生的,综合利用下来成本能再降四成,这种资源禀赋美国想都没有。美国呢,光有矿山却没技术,想建个冶炼厂得砸上百亿美元,环保审批就得耗个五六年,1998年Molycorp就是因为通不过环保检查,被迫关停了分离工厂,现在这问题照样没解决。 人才缺口更是没法补,中国光稀土领域的熟练技工就有十二万,这些老师傅靠经验调萃取剂比例,能把纯度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。美国连个完整的技术团队都凑不齐,之前澳大利亚Lynas公司花重金挖走中国工程师团队,结果生产的氧化镝还是杂质超标,被美国客户退货,光补救就花了两千万澳元。没有人才支撑,再花哨的实验室技术也变不成工业产能,这是最基本的道理。 更有意思的是,美国企业搞这出很可能是为了“骗补”。中国2025年春天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后,美国五角大楼立刻砸钱扶持本土企业,靠《国防生产法》给补贴,还签了最低保护价的采购合同。只要能拿出点实验室成果,就能分一杯羹,Molycorp子公司折腾这出,说不定就是冲着政府资金来的。可就算拿到钱也没用,重建美国稀土全产业链得花100亿美元,还得等10到20年,中国只要稍微放松点出口,那些高成本的美国工厂就得立马倒闭。 中国的优势从来不是某一项技术,而是资源、技术、人才、环保的“战略三角”。全球85%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在中国,90%的稀土磁材由中国供应,连美国军工企业都得依赖中国的中间品。Molycorp子公司盯着99.999%的纯度不放,却忽略了产能、成本、产业链这些最实际的问题,就像为了追求一根头发丝的精度,放弃了整台机器的运转,这种思路能不奇葩吗? 说到底,稀土垄断不是靠实验室里的一个样品就能打破的,得有能批量生产的工厂、能控制成本的技术、能稳定输出的人才,这些美国一样都没有。所以中方看完只能无语,这种脱离实际的“突破”,顶多算是自欺欺人的噱头,根本动摇不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根基。
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,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“历史性一步”?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
梵西之花
2025-10-25 01:29:31
0
阅读:92
欧阳转转
二逼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