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西方包括美国应该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了!以前打仗讲究“发现即摧毁”,现在中国空军直接升级成“锁定即绝杀”,因为有了PL-17超远程空空导弹,射程超过400公里,比普通空战交火距离远了整整10倍! 过去,空战的核心是“发现即摧毁”,战斗机需要先用雷达锁定目标,冒险接近到几十公里的距离才能发射导弹。 这时候,被锁定的战机还有机会通过释放干扰弹、做机动规避,甚至呼叫友军支援来逃生,胜负往往取决于飞行员的反应速度和运气,就像一场高空版的“猫鼠游戏”。 PL - 17的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这一规则,此款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400公里,达传统空战交火距离的10倍之多。 这意味着什么?举个例子,普通空战中,战斗机可能在100公里外发现对方,然后靠近到50公里才能发射导弹,但PL-17可以在400公里外就锁定目标,直接发射,被锁定的一方可能还没发现攻击方,或者刚发现就已经被导弹盯上,根本来不及反应。 PL-17的射程之所以能这么远,首先得益于它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,这种发动机可以分阶段点火:第一段速燃装药将导弹迅速加速到6马赫,第二段缓燃燃料则帮助导弹调整轨迹,堪称“空中漂移大师”。 更厉害的是,PL-17实现了“三段式突防”,先跃升至3万米高空躲避雷达追踪,接着依靠北斗导航系统滑翔推进,最后以近乎陨石般的速度俯冲攻击。 PL-17的制导系统同样先进,它采用中段惯性+卫星导航+数据链修正,末段多模导引的复合制导体系,在飞行过程中,它可以通过预警机、地面雷达或其他飞机传来的数据不断修正航线,确保准确命中目标。 到了末端,它还能启动主动雷达和红外导引头,即使敌方释放干扰弹或做机动规避,也很难逃脱,这种制导方式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“发射后不管”,载机发射导弹后可以立刻脱离战场,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。 PL-17的战术应用也很有针对性,它主要针对敌方的高价值目标,比如预警机、加油机、轰炸机等,这些飞机体积大、速度慢,一旦被PL-17锁定,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。 中国空军还构建了完整的“发现-跟踪-指示-摧毁”战术闭环:预警机负责发现目标,然后将数据传输给挂载PL-17的战斗机;战斗机发射导弹后,预警机继续引导导弹飞行,直到命中目标。 相比之下,美国的空空导弹就显得有些落后了,美国现役的AIM-120D射程约160公里,正在研发的AIM-260射程也只有300公里左右,而且,美国的导弹在制导方式和抗干扰能力上也不如PL-17。 PL-17的出现,让美国空军依靠预警机和加油机构建的空中屏障变得不堪一击,美国的战斗机、轰炸机、预警机等,都必须后撤到PL-17的射程之外,否则就有被击落的风险。 说实话,PL-17的出现让我挺激动的,它不仅是中国军工技术的集大成者,更是中国空军战略思维的体现,以前我们总说“防御为主”,现在PL-17让我们有了“先手打击”的能力,这种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威慑力,才是真正的强国风范。 当然,技术再先进,也得看怎么用,希望中国空军能继续保持这种创新势头,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实力!